臨近期末,學校里再次忙碌了起來。持續(xù)一學期的讀書交流活動,也迎來了最終的讀書分享。
本次帶來讀書分享的是張菲菲老師和梁貴龍老師。
張菲菲老師分享了一本名為《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yǎng)》的書。這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心理學相關(guān)書籍。現(xiàn)實生活中,家長不一定懂得孩子的心;教師如果沒有深入了解學生家庭,也難以理解家長和學生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會產(chǎn)生很多困惑。本書作者深度理解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的困惑與問題,從心理學角度協(xié)助家長和教師提升教育孩子的能力。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需要掌握三個原則。第一,變換角度。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是家長、教師與孩子建立良好關(guān)系的前提。第二,深入體會。在“后喻文化”中,年輕人對新觀念、新科技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從而在許多方面勝過前輩。家長和教師對很多問題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不能簡單地指導(dǎo)與回應(yīng)孩子。第三,遵從孩子的個性。孩子的天賦不同,個性特點更是千差萬別,所以家長和教師所能做的,是理解孩子,鼓勵孩子,看到孩子的優(yōu)勢和特點,幫助孩子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不隨意判斷孩子的未來,要遵從孩子的個性,促進孩子的發(fā)展,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梁貴龍老師分享了《孟子》?!睹献印纷鳛橐徊苛鱾?000多年的古籍,有其特有的魅力和價值。同時,孟子本人和他的教育思想同樣是中國教育史繞不開的話題。
孟子有時并非是一個儒者的形象,反而像個粗魯?shù)膲褲h。《孟子》中多次出現(xiàn)“禽獸”、“無恥”、“非人”等今天看起來粗俗的詞匯,這也導(dǎo)致許多人對孟子有著些許的誤解。首先要明確孟子為何使用這些詞匯。一個很大的原因,孟子有著很高的價值追求。孟子的理想人格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因此看到種種不公正、非正義的現(xiàn)象,孟子總是選擇最直接的回擊,不留情面。這是孟子不合時宜的地方,也是孟子讓人敬佩和可愛的地方。
孟子的教育思想放眼中外都是獨一無二。孟子的教育思想未必比別的大家高出很多,但是真的很獨特。在常見的“外鑠論”和“內(nèi)發(fā)論”的路徑中,孟子選擇了內(nèi)發(fā)論。孟子認為人的道德來自于“四端”?!八亩恕奔磹烹[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的四種美好的品質(zhì)?!八亩恕辈皇呛筇祓B(yǎng)成的,而是生來就有的。按照這種典型的“內(nèi)發(fā)論”邏輯,教育應(yīng)該減少對于兒童的干預(yù),走盧梭那種自然主義的道路。但是孟子恰恰相反,“四端”雖然是天生的,但是如果不好好保護,“四端”就會慢慢消失。所以即便在內(nèi)發(fā)的前提下,教育仍然應(yīng)該注重對于兒童的干預(yù)。這也是某種程度上孟子高于盧梭的原因。盧梭雖然非常強調(diào)自然主義的教育,但實際上,在《愛彌兒》一書中,愛彌兒接觸到所有看似“自然”的環(huán)境,是盧梭早已精心安排好的。只是盧梭本人似乎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或者說盧梭并沒有承認自己所為的“自然”其實是某種特定語境下的“自然”。
至此,本學期的讀書分享交流活動全部結(jié)束。平地一聲驚雷,天地萬物驚蟄。讓我們結(jié)束一學期的工作,等待驚蟄的一聲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