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雙眼睛,是一雙翅膀,帶著我們在奇妙的世界自由飛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圣人孔子的這句話意思為,我并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歡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去求取知識的人。由此足見閱讀之重要程度!
為了提高教師的專題理論知識,從開學(xué)初大許鎮(zhèn)西探幼兒園制定了《幼兒園真諦》讀書計劃,本著人人參與的原則,大膽交流。3月19日晚19:30“西幼”全體教師齊聚“慧心書塢”讀書群展開“倉橋物三先生教育思想集錦”線上閱讀分享。
楊薇:孩子的想像是天馬行空的,在一次美術(shù)課中,讓孩子畫黑夜,雖然孩子的技能表現(xiàn)力不足,但有個孩子至今都令我印象深刻,他用黃色的圓形代表月亮,下面則用大面積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代表建筑物,雖然長方形很不規(guī)則,但就是這種不規(guī)則讓我們對黑夜充滿了期待,好像在黑夜里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故事。老師要做的是支持與引導(dǎo)孩子,也許我們能把夜空下的黑夜畫的很美,但不如孩子筆下的黑夜充滿著奇幻的色彩。
尚敏: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幼兒園的真諦,就是立足于幼兒的生活,并在此基礎(chǔ)上讓幼兒的生活真正如流水般的連續(xù)的流動起來。
因為我覺得教育中的幼兒的生活與江河流水是不相同的,因為生活的形式與內(nèi)涵都是在不斷的變化的幼兒的生活流向朝著什么樣的方向,以什么樣的速度流逝。教師必須自始至終的關(guān)注,并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其方向和速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吧。
楊曉娟:倉橋物三幼兒教育思想集錦中,以生活為基礎(chǔ),在生活中滲透教育,或者說是在生活中融入教育,這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在開展《超市大發(fā)現(xiàn)》課程活動中,首先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去逛超市,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探索并記錄,這些事情往往是幼兒親身經(jīng)歷的,十分具體、真實,因此在活動中容易為幼兒理解和接受。
岳香芹:作為教師應(yīng)做有心人,善于抓住各種教育時機,敏銳捕捉幼兒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以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性品質(zhì)。
我理解的作者的意思是幼兒園是一個能讓幼兒全身心放松投入地去生活和游戲的地方。但現(xiàn)實中幼兒被我們這些大人們、老師們“好心”地教育著,不能放開手腳和釋放天性。我們會以為我們這樣的教育對幼兒的發(fā)展是有利的。其實那只是我們這些大人們自己這樣認為的,并不適合我們的幼兒。但幼兒又無法反抗和拒絕,只能按我們安排的這樣生活。
邵煥:讀了倉橋物三幼兒教育思想集錦,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
即使在來園的幼兒中有調(diào)皮搗蛋的事情發(fā)生,有把衣服搞臟了等情況,教師也不應(yīng)加以斥責;即使有少數(shù)幼兒發(fā)生糾紛,教師也微笑面對即可。
我覺得我自己也需要反思,很多時候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特別是孩子們玩區(qū)角游戲的時候,更需要我對幼兒多更多的細心和耐心,要學(xué)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尹正艷:我們不是建造一個方便把我們的目的強加于幼兒的機構(gòu),而是要讓幼兒來到這里,能夠輕松愉快地感到這里確實是他們喜歡的地方。
張函:幼兒園給予幼兒自由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對本句的感悟: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后,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心理。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動,我們都就應(yīng)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后所獲得的紀律。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dǎo),他就能很好的發(fā)展。
王秋文:讀“生活形態(tài)”那一段,有所感悟:尊重幼兒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長的現(xiàn)實和需要,讓幼兒在一個真正屬于他的,能讓他的生命得到萌發(fā)的,真正能彰顯幼兒主體性的環(huán)境中有意義的生活和學(xué)習(xí)。生活本就應(yīng)該是幼兒自己的,回歸幼兒生活的幼兒園課程,就是讓幼兒真正的去親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到自己生命成長的發(fā)展歷程?;貧w幼兒生活的幼兒園課程,并不是僅僅只是生活技能,更不能將課程當做生活瑣事的堆砌,而是要通過課程,使幼兒真正出在一個自己需要、 興趣可能得到充分充分發(fā)揮的世界里,使幼兒的生命和潛能更具活力地成長,讓幼兒可以沉浸在自己的自然生活世界里。
俗話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將閱讀進行到底,相信在“西幼”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必將“閱讀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