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jié)日。為傳承民族的文化,弘揚民族的精神,9月13日下午,大許鎮(zhèn)東探小學組織開展了以“慶祝中秋節(jié)”為主題的主題班會,希望通過這次班會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弘揚民族精神。


活動一:了解中秋節(jié)的由來
根據(jù)在中國的歷史中記載,中秋二字最早是出現(xiàn)在《周禮》中有記載“仲秋之月養(yǎng)衰老,行米粥飲食”。而周禮里邊的這句話它的意思是說什么的也不太明白。而在另一本書《禮記》上也有過這樣的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痹诙Y記中的夕月指的就是祭拜,是說帝王在白天的事向太陽拜,晚上的時候像月亮祭拜。這就是中秋節(jié)由來的最早的由來,而這個節(jié)日真正的形成是在唐朝的時候,到了宋朝時期開始盛行這個節(jié)日,最后一直到明清時期中秋節(jié)才成為與春節(jié)齊名的節(jié)日了。
活動二:中秋話習俗
1、中秋佳節(jié),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此外,還開展了“中秋詩詞知多少”“中秋燈謎”等趣味活動,讓學生積極融入到活動中來。同學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中秋節(jié)的知識,又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tǒng)佳節(jié),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tǒng)的愿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
我們東探小學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jié)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的時光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快樂,也留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感謝每個學生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