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一百種語言,面對孩子多方面的發(fā)展,我們如何了解他們的個體差異?如何判斷他們的需求和能力?如何解讀行為背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找到適宜的教育策略?
隨著幼兒園游戲化的不斷深入,對幼兒教師的觀察記錄與分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提升教師的觀察記錄撰寫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園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質量。9月15日下午,大許鎮(zhèn)中心幼兒園根據(jù)上級安排,組織全體教師進行“課程游戲化領銜人第五次培訓”,特邀省研學中心葉曉紅博士進行觀察記錄撰寫的專題講座。旨在通過培訓活動,提升教師觀察理念,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培訓前,葉教授請老師們收集些有關觀察的問題發(fā)給她,以便開展針對性的實際指導。老師們根據(jù)在日常撰寫觀察記錄中的現(xiàn)狀及疑惑,拋出問題,最終總結為以下幾點:
1.觀察方法單一(只有描述法)。
2.觀察目標不明確、不聚焦。
3.記錄籠統(tǒng)(缺乏細節(jié)),與目標相關性不強。
4.分析缺乏依據(jù),多為對幼兒行為的評價,缺乏基于游戲情境的幼兒行為目的、意圖的分析、解釋和理解。
5.后續(xù)的策略過于泛化,偏離觀察目的和觀察目標,隨意發(fā)揮或無病呻吟,缺乏可操作性的建議,對改進實踐的意義和幫助不大。
6.多為偶發(fā)的、隨機的、碎片化的觀察行為,觀察活動的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不強。
7.觀察記錄的價值未能充分發(fā)揮。
葉曉紅博士把理論與實踐結合,運用事例及個案對老師上交的案例進行詳細分析,加深了老師們對游戲活動中觀察記錄和分析撰寫方式的理解。
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解讀童心的重要方式,也是助推幼兒游戲、能力發(fā)展的“催化劑”。培訓后,老師們意識到自己在觀察記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要學會用眼、用心去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觀察方法,如:敘述法、取樣法、檢核法、等級評定法、其他輔助法等。觀察的過程中不能帶有主觀性,運用白描的方式進行。本次活動干貨滿滿,老師們都認真地聽著、記著,受益匪淺。
通過此次活動,教師進一步明確了課程化游戲的精髓所在,領會了游戲課程的精神內涵。本次培訓,從理念和策略上都提升了教師對觀察的認識?;顒与m已結束,但課程游戲化還在不斷地建設中,我們會繼續(xù)走在研究的路上,一路播撒,一路收獲。相信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探討和教研,在課程游戲化精神的引領下,我們會繼續(xù)追隨幼兒的腳步、真正走進幼兒的內心,發(fā)現(xiàn)兒童,了解兒童,全面提升自己的觀察和評價能力。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