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設高質(zhì)量教育體系”的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扎實推進全市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11月3日下午,市教育局在徐州幼兒高等師范??茖W校舉行了全市幼小銜接研討活動暨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市教育局副局長張寶民、江蘇省教科院幼特教研究所所長張暉、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副主任張俊、徐州幼兒高等師范??茖W校校長蔡飛、江蘇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劉劍眉、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吳慶軍、市教育局基教處學前辦及教研室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全市各級教育部門基教科科長、幼教干部、教研員、試點(園)校負責人共500余人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與本次活動。
授牌儀式
張寶民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我市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對徐州市幼小銜接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對有效落實“雙減”政策和深入推進幼小銜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兒童優(yōu)先,深化幼小銜接科學研究。堅持兒童為本、雙向銜接、系統(tǒng)推進、規(guī)范管理,加快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課程游戲化、生活化、綜合化改革,強化兒童的探究式、體驗式學習,持續(xù)開展跨學段、跨領域的深度研究,提高各學段課程的適宜性、科學性。二是注重實踐,提升幼小銜接實施水平。推動建立幼小學段互通、內(nèi)容融合的聯(lián)合教研制度,定期組織幼兒園和小學教師開展有效銜接專題教研,相互學習、相互交流、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三是加強反思,提煉幼小銜接典型經(jīng)驗。每季度對幼小銜接工作成效和經(jīng)驗進行總結,收集提煉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及小學入學適應教育的課程樣本,形成可復制的教研、教學行動指南。四是擴大影響,營造幼小銜接教育生態(tài)。廣泛宣傳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意義和有效途徑,幫助家長掌握科學教育理念,深化校外培訓機構規(guī)范治理,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蔡飛在致辭中指出,徐州幼兒高等師范專科學校作為徐州市幼小銜接研究中心的授牌單位,將深入開展相關研究,配合市教育局積極推進全市幼小科學銜接工作,努力形成理論成果及實踐成果。
張俊作了“幼小銜接問題的思考與實踐”專題報告,對幼小脫節(jié)問題進行了深刻剖析,指出幼小銜接的重點和難點在于推動小學課程改革,并分享了以陳鶴琴“活教育”思想引領入學準備的教育實踐。提出入學準備是對人生的預備,是對學習生活的預備,是在生活中做生活的預備,也是對成長的主動向往和追求。同時也指明了幼小銜接未來的工作方向,要進一步推動課程教學的改革,加強教師教研的協(xié)同,推動評價機制的變革,實現(xiàn)家長教育的深入。
省級幼小銜接實驗區(qū)和試點園(校)進行了交流發(fā)言,泉山區(qū)教研員范凱、開發(fā)區(qū)教體局幼教專干田素萍分享了區(qū)域推進幼小銜接的保障機制、具體舉措和工作成效。鼓樓區(qū)平山路幼兒園園長賈慧君、萬科城民主小學校長楊蕾分別就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小學做好入學適應教育分享了經(jīng)驗和做法。徐州幼兒高等師范??茖W校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院長王清風代表研究中心對幼小銜接研究工作進行了匯報。
張暉、劉劍眉兩位專家對我市幼小銜接工作進行了指導、引領和點撥。張暉指出,幼小銜接的變革主要是思想觀念的變革,教育要回歸兒童本位,對兒童再認識,對教育觀再認識,對學習再認識,放手兒童游戲。劉劍眉圍繞“信任、放手、科學、深度”四個關鍵詞進行了闡述,提出學校要適應兒童,教師要理解兒童,環(huán)境要支持兒童,給兒童時間、空間和機會主動成長。
市教育局學前辦號召全市學前和小學教育行政管理、教研人員以及老師們回歸教育的本源,回到兒童、回到生活、回到自然,用更具未來的眼光、用符合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的范式,反思和改變教育理念、園校環(huán)境、課程模式,幼小合體積極探索真正適合兒童的入學準備,為兒童一生奠基,努力培養(yǎng)敢想、敢做、敢嘗試、有能力、會生活、愛創(chuàng)造的完整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