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盛和夫的記憶中,父母是忙碌操勞的。
為了維持印刷廠薄利多銷的業(yè)務(wù),父親每天從早忙到晚,連星期天也不例外。
母親更是操勞,她要負(fù)責(zé)家務(wù)活和照顧孩子,還要協(xié)助處理工人們的事情。
但只要一有休息時間,父母就會帶著家中孩子出去玩兒。
他們一起摘枇杷,一起溫泉療養(yǎng),還會熱熱鬧鬧地去吃壽喜鍋。
李玫瑾教授說:“給孩子再好的物質(zhì),都不如給他用心的陪伴?!?
事情再多,也要留點時間給孩子,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一家人過得開心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讓我想到了鄧超和孫儷。
翻開他倆的微博,很多分享都是與孩子的日?;樱愫⒆硬樽值?、玩游戲、帶孩子出門挖紅薯,在大街上擺攤賣東西等等。
作為演員,他們的工作非常忙碌。
內(nèi)心深知,這部戲不接還有下一部,但孩子的成長,一旦錯過就再也回不去了。
在一次采訪中,孫儷說鄧超特別忙的時候,甚至?xí)奚菹r間趕回家中,只為陪孩子吃一頓飯。
平時孩子學(xué)校有親子活動,他們也會積極參加。
《奇葩說》中曾提到這樣一個觀點:
我們也許會因為從小缺少陪伴,而合理化“不需要陪伴”這件事情。
但當(dāng)孩子長大,和父母出現(xiàn)分歧以至于無法交流時,我們才明白,小時候那些被錯過的重要瞬間,組成了如今橫亙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鴻溝。
對于一個小生命來說,成長的每一天都可能遇到新挑戰(zhàn)。
家人的陪伴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勇敢,同時也會促進彼此深入了解,營造更融洽的親子關(guān)系。
轉(zhuǎn)載:喬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