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彭城教育網(wǎng) 徐州校園速遞!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彭城教育網(wǎng) > 新教育 > 【新教育|閱讀】馮友蘭:讀書與做人——漢王鎮(zhèn)劉莊小學墨淵閣書友會
【新教育|閱讀】馮友蘭:讀書與做人——漢王鎮(zhèn)劉莊小學墨淵閣書友會
信息來自:彭城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2-05-25 10:20:00    閱讀量:15903次
[摘要]: 今天,房前程老師為墨淵閣書友會成員帶來了馮友蘭先生:讀書與做人的經驗。馮友蘭先生的經驗總結起來有四點:(1)精其選,(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今天,房前程老師為墨淵閣書友會成員帶來了馮友蘭先生:讀書與做人的經驗。馮友蘭先生的經驗總結起來有四點:(1)精其選,(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先說第一點。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真是多極了,真是浩如煙海。但是,書雖多,有永久價值的還是少數(shù)??梢园褧譃槿?,第一類是要精讀的,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第三類是只供翻閱的。所謂精讀,是說要認真地讀,扎扎實實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所謂泛讀,是說可以粗枝大葉地讀,只要知道它大概說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謂翻閱,是說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不要一句話一句話地讀,也不要一頁一頁地讀。就像看報紙一樣,隨手一翻,看看大字標題,覺得有興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沒有興趣的地方就隨手翻過。聽說在中國初有報紙的時候,有些人捧著報紙,就像念“五經”“四書”一樣,一字一字地高聲朗誦。照這個辦法,一天的報紙,念一年也念不完。大多數(shù)的書,其實就像報紙上的新聞一樣,有些可能轟動一時,但是曇花一現(xiàn),不久就過去了。所以,書雖多,真正值得精讀的并不多。下面所說的就指值得精讀的書而言。

  怎樣知道哪些書是值得精讀的呢?對于這個問題不必發(fā)愁。自古以來,已經有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有許多推薦者向它推薦好書。這個評選家就是時間,這些推薦者就是群眾。歷來的群眾,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書,推薦給時間。時間照著他們的推薦,對于那些沒有永久價值的書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流傳下來。從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書,都是經過歷來群眾的推薦,經過時間的選擇,流傳了下來。我們看見古代流傳下來的書,大部分都是有價值的,我們心里覺得奇怪,怎么古人寫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其實這沒有什么奇怪,他們所作的東西,也有許多沒有價值的,不過這些沒有價值的東西,沒有為歷代群眾所推薦,在時間的考驗上,落了選,被刷下去了?,F(xiàn)在我們所稱為“經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書都是經過時間考驗,流傳下來的。這一類的書都是應該精讀的書。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發(fā)展,這些書之中還要有些被刷下去。不過直到現(xiàn)在為止,它們都是榜上有名的,我們只能看現(xiàn)在的榜。

  我們心里先有了這個數(shù),就可隨著自己的專業(yè)選定一些須要精讀的書。這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讀,所以在一個時間內只能讀一本書,一本書讀完了才能讀第二本。在讀的時候,先要解其言。這就是說,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語言。語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別。就中國的漢語籠統(tǒng)地說,有現(xiàn)代漢語,有古代漢語,古代漢語統(tǒng)稱為古文。詳細地說,古文之中又有時代的不同,有先秦的古文,有兩漢的古文,有魏晉的古文,有唐宋的古文。中國漢族的古書,都是用這些不同的古文寫的。這些古文,都是用一般漢字寫的,但是僅只認識漢字還不行。我們看不懂古人用古文寫的書,古人也不會看懂我們現(xiàn)在的《人民日報》。這叫語言文字關。攻不破這道關,就看不見這道關里邊是什么情況,不知道關里邊是些什么東西,只好在關外指手畫腳,那是不行的。我所說的解其言,就是要攻破這一道語言文字關。當然要攻這道關的時候,要先作許多準備,用許多工具,如字典和詞典等工具書之類。這是當然的事,這里就不多談了。

  中國有句老話說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意思是說,一部書上所寫的總要比寫那部書的人的話少,他所說的話總比他的意思少。一部書上所寫的總要簡單一些,不能像他所要說的話那樣啰唆。這個缺點倒有辦法可以克服。只要他不怕啰唆就可以了。好在筆墨紙張都很便宜。文章寫得啰唆一點無非是多費一點筆墨紙張,那也不是了不起的事??墒茄圆槐M意那種困難,就沒有法子克服了。因為語言總離不了概念,概念對于具體事物來說,總不會完全合適,不過是一個大概輪廓而已。比如一個人說,他牙痛。牙是一個概念,痛是一個概念,牙痛又是一個概念。其實他不僅止于牙痛而已。那個痛,有一種特別的痛法,有一定的大小范圍,有一定的深度。這都是很復雜的情況,不是僅僅牙痛兩個字所能說清楚的,無論怎樣啰唆他也說不出來的,言不盡意的困難就在于此。所以在讀書的時候,即使書中的字都認得了,話全懂了,還未必能知道作書的人的意思。從前人說,讀書要注意字里行間,又說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這都是說要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神實質。這就是知其意。司馬遷說過:“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語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如果僅只局限于語言文字,死抓住語言文字不放,那就成為死讀書了。死讀書的人就是書呆子。語言文字是幫助了解書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個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得意忘言”。在人與人的關系中,過河拆橋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讀書中,就是要過河拆橋。

  上面所說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外,還可再加一句“意不盡理”。理是客觀的道理,意是著書的人的主觀的認識和判斷。也就是客觀的道理在他的主觀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觀客觀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總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觀上的反映、體會和判斷,和客觀的道理總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錯誤。所以讀書僅至得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才不至于為前人的意所誤。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當然也是主觀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觀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就可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意。這個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處理事務,解決問題。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讀書到這個程度就算是能活學活用,把書讀活了。會讀書的人能把死書讀活;不會讀書的人能把活書讀死。把死書讀活,就能把書為我所用,把活書讀死,就是把我為書所用。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讀書就算讀到家了。

  從前有人說過:“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弊约好靼琢四切┛陀^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為參考,這就是“六經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觀的道理,甚而至于沒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語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經”。只有達到“六經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經”。


掃一掃,分享本頁
?

官方活動

ACTIVITY

更多?

優(yōu)秀作文

COMPOSITION

更多?

視頻中心

VIDEO

更多?
  • 徐州市賈汪區(qū)2025年3月精致管理校校行展示活動走進潘安湖小學教育集團
  • 騰訊視頻 融合·浸潤·共生 新時代美育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江蘇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蔣顯敬)第五次研修活
  • 清明緬懷先烈 傳承紅色精神 ——徐州市星光湖北路小學紅色研學之旅
  • 云龍區(qū)“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示范活動
  • 《"做學創(chuàng)"啟智未來:小學科學教學變革春季研學行動》——徐莊實小從實踐探真理·以創(chuàng)新燃智慧的科學教育探索之旅
  • 科學遇魔法,秀出新奇跡——徐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李莊小學科學秀進校園展演暨校園科技節(jié)

圖書推薦

BOOKS

更多?
国产视频福利免费视频,无码少妇中文AV不卡,日韩高清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九色九热国产在线视频,va人妻超级视频,欧洲激情亚洲激情,欧美va欧美va在线,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二区二区 亚太影院 柯西贝尔-游戏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