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種語言、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讓我們跟隨幼兒的腳步,走進幼兒的表征世界,研讀孩子的內心世界。
兒童是有獨立思想和靈魂的個體,他們在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中,會以具有個性特點的語言與非語言來表達與表現(xiàn)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為了提高教師對幼兒表征的觀察、解讀和支持能力,10月25日,銅山區(qū)大許片區(qū)的業(yè)務園長、教研主任、骨干教師齊聚大許鎮(zhèn)中心幼兒園開展了“聚焦表征,支持幼兒發(fā)展”的現(xiàn)場教研活動。
教師們聚焦三個問題進行熱烈的討論
一、什么是表征?
二、表征有哪些形式?所在幼兒園運用哪種表征形式?
三、如何引導(提高)幼兒表征后的表述(能力)?
教師們分為三個小組,活動一開始,主持人馬園長就拋出了第一個問題“什么是表征?”隨后,教師們就這一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結合游戲故事記錄、一對一傾聽、分享交流等環(huán)節(jié)表達了自己對幼兒表征的理解。通過交流,教師們對于表征有了共識。幼兒表征是對現(xiàn)有經驗的體現(xiàn)和對未來探索的創(chuàng)想,是指幼兒運用語言、圖像、動作、符號等表達感受、經驗、思想、情感的能力。
接著,主持人拋出了第二個問題“表征有哪些形式?所在幼兒園運用哪種表征形式?”通過研討,大家認為,幼兒掌握的表征符號具有年齡差異性:大班和中班的幼兒常能通過繪畫、表格、數(shù)字、圖文結合等表征符號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受年齡限制,很難通過表征符號傳達他們的思考,小班常用的表征手段是動作和語肢體。
最后,教師們結合自身實踐進行思考,提出了一個共有的問題——如何引導幼兒表征后的表述。通過研討,大家認為,幼兒對客觀事物的抽象認識與表達不清,在記錄過程中想要表達清楚,還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與表達技巧。
觀察員姚園長總結道:今天的研討的問題,我們都找到了解決的途徑,這就說明我們今天的研活動是非常成功的。我們是第一次搞這種形式的集體教研活動,我們的整個大的流程方向是對的。她鼓勵大家在下一次教研的時候,可以暢所欲言,希望每個老師都是發(fā)言者。
最后,張園長帶領教師們總結解讀幼兒表征的經驗,同時提出新的建議和要求。表征存在于幼兒一日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表征方式,教師必須剖析各年齡段幼兒的表征特點,努力去傾聽和發(fā)現(xiàn),及時記錄解讀幼兒的行為,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為促進幼兒多方面發(fā)展提供有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