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遵循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圍繞幼兒興趣與生活開展的班本課程則在幼兒園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推進幼兒園課程建設,提高教師班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能力,從而更好地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近日,吳文秋園長面向全體教師開展“班本生成課程的實施與指導”講座《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從兒童出發(fā),從兒童的自我學習開始》。
吳園長首先帶領老師追本溯源,回顧生成課程概念的起源、課程游戲化理念的發(fā)展路徑;在解析預設課程與生成課程時,吳園長提出沒有“沒有預設的生成課程”,也沒有“沒有生成的預設課程”,兩者之間是相互融合的,我們更應該關注二者背后所指向的課程內容,用幼兒本位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教育行為。
接著吳園長從國內外幼兒園課程的概念及特點出發(fā),介紹了瑞吉歐“互動合作”的課程理念、南京太平巷幼兒園的“田野課程”、無錫實驗幼兒園的“經歷學習”等。其中,尤其指出,要學習優(yōu)秀課程理念的先進部分,以此來改造我們的兒童觀:相信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吳園長以班本課程的開展情況出發(fā),強調生成課程主題內容的生成方式不同,其采取的支持策略也是有所區(qū)別的——例如,主題由幼兒自發(fā)生成時,應順應幼兒的興趣需求,且符合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主題由師幼共同產生時,教師應先觀察、了解幼兒,再確定介入的方式方法,并且要把握好互動的節(jié)奏;當主題由教師生成時,更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提供材料的方式。同時,要對幼兒園生成課程架構及實施路徑有清晰的脈絡,從幼兒興趣發(fā)起主題,到兒童與教師對話、合作,再到兒童自主探究、教師觀察解讀、形成有效回應,最后到幼兒建構知識、教師反思評價、最終形成新課程生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