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踐行新課標學習任務群教學要求,探索“任務驅動式”整本書閱讀設計與指導策略,提高教師整本書閱讀的指導能力,4月25日上午津浦西路小學語文教研組舉行了“學習任務群視域下整本書閱讀設計與指導”的主題研討活動。
導讀課重在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fā)閱讀欲望和期待。本節(jié)課,徐歡老師執(zhí)教《伊索寓言》導讀課。她圍繞“一起去伊索寓言館探秘”這一核心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安排了四個子任務,書籍加油站、寓言故事屋、寓言解憂站、閱讀計劃站,結合伴讀手冊指導學生掌握整本書閱讀的秘籍。用一個一個的子任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動學生一步一步打開故事、走進故事、分享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完成閱讀任務后的喜悅感、成就感,進一步推動了學生的深入閱讀,從而激發(fā)了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一節(jié)精彩的導讀課結束后,語文組的老師們圍繞“如何指導整本書閱讀”展開了評課研討,分享自己對整本書閱讀指導的教學感想。
徐歡老師首先分享了《伊索寓言》導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與教后反思。
劉淑然老師:這節(jié)課徐歡老師引導學生關注書籍的封面、插圖、目錄等信息,以具體的篇章來帶領學生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掌握整本書的閱讀方法。
李靜怡老師:整節(jié)課的重點在“讀故事,悟寓意”,抓住怎么去讀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實際生活,用得到的寓意去解決遇到的同種問題,鏈接生活,讓學生學以致用。
孫夢迪老師:基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這一任務群,本節(jié)《伊索寓言》導讀課不僅是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注重推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閱讀啟示卡制作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支架,讓學生做起來有方向,寫起來有話說,記錄了學生的閱讀收獲,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李慧慧老師:“讀故事”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讓學生自主朗讀故事,運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故事內容、角色形象,在朗讀中感悟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張雪巖老師:徐歡老師的課堂,用智慧的教學告訴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根本方法,也讓老師們收獲了指導整本書閱讀的巧妙方法。教學版塊層次清晰,選取的故事非常典型,教學設計有梯度,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順文而導。徐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閱讀策略的指導,落實思維課堂,讓學生逐步學會閱讀,最終走向自主閱讀。
最后劉主任對本次教研活動進行了總結。劉主任肯定了老師們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在研討交流中的思考與提升。整本書閱讀指導除了導讀課,還有閱讀推進課和閱讀分享課兩種樣態(tài),建議老師后續(xù)要重視導讀單的設計與使用,設計豐富的閱讀實踐活動:制作《伊索寓言》推薦海報、故事大王評比、寓言小劇場等,有機整合故事內容,比如故事中的狐貍形象等來繼續(xù)推進這本書的閱讀,從而形成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一個完美閉環(huán)。
劉主任強調,新課標將整本書閱讀單獨設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旨在強調引導學生積累整本書閱讀經(jīng)驗,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基于“新課標”素養(yǎng)導向的觀念,我們要將整本書閱讀與語文教材學習、跨學科學習及生活實踐進行整合,從真實生活情境、文本情境和跨學科學習情境出發(fā)確立大任務。劉主任鼓勵老師們要從兒童的視角設計出具有驅動力、整合力和發(fā)展力的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以確保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展閱讀趣味,習得閱讀策略,積累閱讀經(jīng)驗,生發(fā)獨立見解,成為積極自主的閱讀者和學習者。
通過本次教學研討活動,老師們進一步明晰了任務群視域下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設計思路與指導策略。津浦西路小學語文教研團隊將在閱讀計劃的制定、閱讀策略的運用、閱讀評價的支持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