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是顧潤生老師所講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核心素養(yǎng)是課程改革的靈魂。如何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顧老師從提高站位,深刻領會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整體把握,明晰貫穿新課標的主線”“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新課標的主要變化”“積極應對,做好實施新課標的準備”四個方面,結合大量的課例,向老師們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新課標制訂的緣由及其深刻的內涵,讓全體教師更加明晰課程實施的要求,提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顧老師的講座條理清晰,深入淺出,用大量的例證引航,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
7月5日上午首先是徐州市道德與法治教研員陸榮主任的講座,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根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為教師們講解了多個具體教學實例及小學道德與法治上課模式,在如何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如何激發(fā)學生情感等方面中為教師們指明了方向。接著觀摩銅山區(qū)銅山實驗小學蔣穎穎教師的一節(jié)道德與法治課——《守護“睛”彩“視”界,點亮光明未來》。這堂課生動有趣,精彩紛呈,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老師們受益匪淺。最后是宋梅老師關于依托信息技術建構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宣講。她提出: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需要突破單向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積極踐行“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相結合的教育原則,還需要綜合考慮信息技術、教學法以及學科內容三者的關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
7月5日下午培訓中,全體老師聆聽了王老師執(zhí)教的《穿越畫像石,玩轉漢時代》,在王老師的課堂中,盡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作為小老師,通過對漢字、畫像石文物的講解,大家感受到了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文明的光輝綿延不絕。一堂課的精彩設計與展現(xiàn),也讓老師們受益匪淺。課后,老師們學習了關于《基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項目式學習設計》報告,從遠古到今天,從蒙昧走到文明,中華民族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真切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匯海的發(fā)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