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彼凤L初起,轉(zhuǎn)眼新冬又至。為進一步更新教學思路,優(yōu)化教學方法,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落地生根,徐州市蘇山小學開展了第十六周“素養(yǎng)課堂”教研活動。
宋老師的《比尾巴》一課妙趣橫生,精彩的課堂設計讓學生置身于活潑的競賽現(xiàn)場。一個個生動的游戲,一次次精彩的問答無不令聽課教師交口稱贊。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想象”,《比尾巴》一課生動有趣,以三問三答的形式講述了孩子們最親近的朋友——小動物的故事,介紹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點;公雞、鴨子、孔雀尾巴的特點。兒歌中的問答內(nèi)容,需要平時對動物的特點進行仔細觀察。宋老師通過游戲設計,讓小朋友們把觀察點落在動物的各個部位和各種區(qū)別上,孩子們有探索有發(fā)現(xiàn)有成就,得到聽評課教師的一致認可。
閆雨彤老師講授的是《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教學安排容量適當,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講授清晰、注重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生都久久沉醉于小興安嶺的美景之中。
三年級朱偉老師講授的是《大自然的聲音》。在課堂教學中,朱老師找準句子教學的切入點,抓住關鍵詞的比較啟發(fā)學生的想象,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時,朱老師引導學生對比讀句子,抓住關鍵詞體會“微風”和“狂風”聲音的不同描寫,并抓關鍵詞進行詞語對比讀,“輕輕柔柔、充滿力量、呢喃細語、雄偉的樂曲、大自然的溫柔、大自然的威力”,體會聲音變化,對比朗讀,感受聲音變化的美妙。
劉春老師執(zhí)教的是《少年閏土》一課,劉老師“從學生在生活中認識老師這一人物到走進文本認識閏土這一人物”這一過渡方法非常巧妙,她讓學生從認識自己開始,打開話題,并通過認識自己的一些特征來引領學生快速抓住認識人物的方法,讓學生快速理清了文章的要點。教學時,劉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抓住人物特征描寫人物的方法等,讓學生體悟文章的描寫方法以及運用這些描寫方法的妙處等,有助于學生習得文本的表達方法,從而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
萬里之船,成于羅盤,匠心引領共研討,思維碰撞明方向。各學科教研課后,同教研組的老師們聚焦新課標理念在課堂的落實情況,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角度不同,見解獨到。學其所長,研有所得,營造出了濃烈的教研氛圍。
“玉汝于成,履踐致遠?!蔽覀儺斝拇嫦<?,教以潛心,深耕不輟,篤行致遠。
撰稿:馬頡
審核: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