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閱讀是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要從書籍中汲取教育智慧,反思教育方法,是每個教師應培養(yǎng)的技能?;诖耍?月20日中午,大許鎮(zhèn)中心幼兒園開展了“讀”具匠心,閱“薦”好書為主題的大班組好書分享活動。
1.李春明老師《捕捉兒童敏感期》
李春明老師分享的是《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能讓我們充分認識了孩子的敏感期,了解到在孩子們成長的各個階段,都會有很多的敏感期。作為教師,閱讀之后可以在孩子們處于不同的敏感期時,給予正確引導。作為家長,看了之后可以更加理解處于不同敏感期的孩子們。
2. 劉路營《幼兒園里的“問題小孩”》
劉路營老師分享的是《幼兒園里的“問題小孩”》,這本書列舉了幼兒園里比較典型的八種“問題小孩”,從問題入手,從幼兒園、家庭雙重角度進行分析,尋找并發(fā)現孩子問題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提醒家長、教師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情秉性,輕松搞定“問題小孩”。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部具有指導意義的書,里面的方法很實用,也比較科學。
3. 張晴老師《正面管教》
張晴老師分享的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并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對孩子和善而不縱容,堅定而不否定。做一名和善而堅定的教師,讓教育成為一場修行,在這個修行的過程中,老師和孩子都能夠成為幸福而溫暖的人。
4.周聰老師《俗話幼兒園課程》
周聰老師分享的是《俗話幼兒園課程》,這本書是用“俗話”的方式在閑聊中展開,借用傳統(tǒng)文化、民間故事、身邊的小事來映射解讀課程理論,讓人一捧起來就忘了放下了。一口氣讀完,并沒有感到晦澀難懂和壓力重重,真的是一本深入淺出的書、一本幼兒教師可以讀懂的大師之作。
5.李詠奕老師《傾聽兒童 ——以兒童的哲學構建兒童的活動》
李詠奕老師分享的是《傾聽兒童——以兒童的哲學構建兒童的活動》。這本書我感覺一直在強調一個新的兒童觀的問題,他們天生就是愛問、好奇、好探究,而老師能做的就是退位,要在活動的背后用力而不是在獲得現場使勁,通過帶孩子體驗和提問,減少集體活動增加小組、個別的探究活動,幫助幼兒認識世界。
哲學是一個多么有深度的詞語,兒童的哲學是認識兒童、理解兒童的一種新境界,我們要意識到“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知道兒童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認識這個世界,發(fā)展和成長的。要意識到他們不僅僅是被教育者的角色,而是一個有能力,能夠主動建構經驗的學習者。
6.李方園老師《0-8歲幼兒學習環(huán)境與創(chuàng)設》
李方園老師分享的是《0-8歲幼兒學習環(huán)境與創(chuàng)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捕捉幼兒當下觀察到的美好事物,引導感受來自于生活的種種美術信息,從生活經驗連接美的創(chuàng)造。其次是以幼兒為本,讓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參與到活動中,在傾聽解讀中,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瞬間。
7.李杰老師《你當向鳥飛往你的山》
李杰老師分享的是《你當向鳥飛往你的山》。穿越重重困境,塔拉用她的親身經歷,為我們傳達教育的真正意義——那就是對自我的創(chuàng)造。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可能遇不到那樣的困難,但是這不影響我們去尋找勇氣,去做我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去接受不同的聲音,去打開生命的無限可能。
每一位老師的分享都有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精彩之處,他們的分享風格迥異,內容各自精彩;生命有限,但是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生命的高度、厚度、寬度,這就是閱讀的意義。從閱讀中汲取營分,在閱讀中深入思考,得出自己閱讀的感悟,讓閱讀促進成長,讓閱讀照亮人生。
本次閱讀分享會,不僅是一次知識的交流,也是一次心靈的碰撞。讓我們與書籍相伴,在閱讀中豐盈,在文字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