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星中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每年學校都要組織各種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其中研學活動就是重要的一項實踐課程。國慶節(jié)前的動物園研學,目的是讓學生接近野生動物,認識野生動物,激發(fā)保護野生動物、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意識。
研學回校后,語文老師讓學生寫一寫研學收獲,有的學生寫了研學游記,有的寫了對動物的了解認識,有的寫了對園中動物的喜愛或同情……學生們從各自的觀察與感受出發(fā),自由地表達研學得到的知識與認知。
下面摘錄的一篇是一名學生看到被限制自由的野生動物后產(chǎn)生的感想,她想到人也如同動物一樣自由被限制住了,只是限制住人的自由的是功名利祿。
自由與風共舞
九(3)徐蓓佳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盧梭
初秋,陽光輕淺,微風沁涼, 鳥語花香醉時光。如此明媚而又生機勃勃的日子里,我的心卻在踏入動物園的那一瞬止不住地悲涼起來:那光鮮的囚籠之下,鎖住的究竟是動物們的自由還是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呢?
沿著規(guī)整的石磚鋪成的大道徐徐向前,一天的研學時光在歡聲笑語中拉開序幕。沿路可見的草木隨著我們的前行稀少起來,又走了幾步,同行的同學忽然驚叫起來:“看!猴子!”我循聲望去,果然看見不遠處的圍欄內(nèi),幾只灰色的小猴子正蹲在一座有草坪和碎石的假山上,正好奇地望著我們,黑曜石般的眼眸中光芒直透人心。它們的下方是-條沉寂的小溪,小溪的對岸是圍欄,小猴子們搔首弄耳,左躥右跳,看上去十分自在。只是我很快便察覺到了不對,扯了扯同伴的衣袖,低聲道:“你看,有鐵網(wǎng)!”小猴子們的活動范圍被四周高大的鐵網(wǎng)冷漠地圈住。我不知道它們曾經(jīng)是否嘗試過翻越,但它們此時悠閑自得,在假山中間這個舞臺上自由跳躍,對于咫尺之外的真正自由也不再抗爭。它們就這樣默認了規(guī)則嗎?我想。心中生起一陣蒼涼。
進了園區(qū)的室內(nèi)生物圈后,厚厚的玻璃屏障里,看見的小動物都是無精打采地縮在一個角落里。見有人來,它們或是懨懨地起身走幾步,引得墻外走廊上的我們驚叫連連。它們也曾在外面的世界里自由馳聘過嗎?人類費盡心思地用華麗的圈將它們囚禁起來,穿梭于鋼筋水泥之間,被束縛的究竟是動物們的自由還是人們渴望自由的心呢?
從室內(nèi)園區(qū)出來后,外面的陽光有些刺眼,風輕舞,草木隨之搖曳,姍姍可愛。見此情景,我的心情也不似先前那樣沉重,只依然為了那被囚禁的生靈而嘆息。
正如盧梭所言:“人生而自由, 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蔽覀儽灰?guī)則和雜念束縛,日復(fù)一日地如同機械般運作。被功名利祿和繁華囚禁的我們,已經(jīng)有多久沒有在大自然里追尋自我了?自由永遠與風同在,起舞在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自由永遠與風同在”,如果人能擺脫掉名韁利鎖的纏縛,就能獲得心靈的自由。徐蓓佳同學從動物被有形的籠子束縛,想到人被無形的名利束縛,思想不可謂不深刻。通過研學,豐富體驗,豐富思想,這是研學活動帶給學生的又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