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蘇家小學三教堂讀書社第九期分享會如期舉行。本次活動聚焦教育名家李鎮(zhèn)西的經典著作《做最好的老師》,由該校語文教師秦艷擔任主講人,校領導、全校教師共赴這場教育哲思的盛宴。
一、以書為媒,叩問教育初心
伴隨著檐角銅鈴的清響,活動在教導主任郭盼的主持下拉開帷幕。秦艷老師以“何為‘最好’的教育者”為引,結合書中“愛心與教育”“做有情懷的教師”等核心章節(jié),通過“教育案例+理論解讀”的方式展開分享。她特意帶來一本寫滿批注的書,紙頁間不僅有李鎮(zhèn)西的教育智慧,更承載著其從教30年的實踐感悟。“最好的老師不是在云端造虹,而是化作春泥讓每朵花都找到綻放的方向?!鼻仄G老師的聲音里帶著特有的溫潤,她講述自己如何將書中的智慧化為班級里37株小苗的晨露:那個總在作業(yè)本邊緣畫星星的男孩,那個把心事寫在落葉上的女孩,那些看似散落的成長碎片,都在教師的目光里串成星辰的軌跡。
二、教育敘事,激蕩思想共鳴
“最好的老師不是完美的圣人,而是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引路人?!苯又仄G老師通過三個動人案例詮釋教育真諦:從用365封書信改變叛逆學生的教育堅守,到創(chuàng)設“樹葉日記”傾聽留守兒童心聲的巧思,再到為特殊兒童定制彩虹色粉筆的暖心細節(jié)。她說,書中最為觸動人心的是李鎮(zhèn)西老師對學生那份深沉而廣泛的愛?!皼]有愛,便沒有教育。”這份愛超越了成績與性格的界限,是對每一個孩子無差別的關懷與呵護。李老師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交流與心靈的觸碰。他用心傾聽學生的聲音,用童心去理解童心,用真誠去回應真誠,從而在學生心中種下了信任與尊重的種子,值得我們每位老師去學習。
三、多維互動,碰撞智慧火花
自由交流環(huán)節(jié)將活動推向高潮。青年教師趙旭提出“如何平衡教學創(chuàng)新與傳統考核”的困惑,秦艷以書中“守住常識,創(chuàng)造可能”的觀點回應,并分享“單元闖關地圖”等教學實踐;郭盼主任則感慨:“原來作業(yè)本上的一個笑臉批注,都可能成為孩子成長的星光?!?
四、傳承致遠,賡續(xù)育人薪火
活動尾聲,韓校長對本次讀書活動進行總結致辭,他充滿激情地說:“‘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jié),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
全場肅然中,校長提高聲調:“這就是教育該有的樣子!當我們把‘教書’的執(zhí)念轉化為‘育才’的智慧,三尺講臺就能成為托舉夢想的支點。從今天起,讓我們共同撰寫這份答案——不是用粉筆,而是用心靈;不是用試卷,而是用情懷!"
撰稿:秦艷
攝影:魏思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