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落實“新課標”理念,進一步交流習作教學經驗,探索習作教學方法,3月28日上午,泉山區(qū) “聚焦語文實踐 關注目標達成” 之 “習作教學” 課例研討活動,在徐州市少華街第二小學報告廳如期舉行。泉山區(qū)全體六年級語文教師齊聚一堂,共同探索高年段習作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路徑。活動在朱冉主任熱情洋溢的開場致辭中拉開了序幕。
第一節(jié)課由徐州市少華街第二小學的王鵬莉老師執(zhí)教。王老師巧妙創(chuàng)設“科技博物館”這一情境,借助“AI科學小博士”,帶領學生們開啟了《插上科學的翅膀飛》的奇妙之旅。王老師注重習作例文的有效示范,使學生們實現了從想表達到動筆寫再到寫出想象力的過程。課堂上,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創(chuàng)作中,展現出對科學幻想的濃厚興趣。
來自徐州市求是小學的王先紅老師同樣帶來了《插上科學的翅膀飛》。王老師設置了四個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知科幻,列提綱,寫片段,共評改,打開了學生習作思路,使學生寫之有序,寫之有法。習作修改環(huán)節(jié),王老師引導學生巧用“豆包”進行評改。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科學幻想的世界中盡情表達。
在精彩的課堂展示之后,求是小學語文負責人朱萍主任帶領來自泉山區(qū)各學校的8 位六年級教師,展開了“數據賦能:科學想象類習作思維支架的創(chuàng)新設計與實施課例研討”專題教研活動。教師們就如何搭建有效的學習支架,精準打破學生寫作過程中的思維局限,助力學生構建“診斷 -構思 - 修正”的完整學習鏈進行熱烈討論。有了“問題支架—圖標支架—評價支架”的大力支持,學生們能夠清晰明確“寫什么”,熟練掌握 “怎么寫”,并深入對比 “怎么樣”,從而實現從零散想象到科學創(chuàng)作的跨越,使科學想象類習作既富有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又具備嚴謹可循的邏輯。
在教研過程中,泉山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語文教研員吳湘老師進行了高瞻遠矚的專業(yè)指導。吳老師強調,希望老師們能夠立足“真課堂”,直面 “真問題”,為學生的科學想象類習作搭建切實有效的 “真支架”,讓學生能夠創(chuàng)作出獨具個性的 “真故事”。
活動尾聲,徐州市少華街第二小學的朱冉老師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總結發(fā)言。朱主任指出,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實際學情,強化過程性指導,為后續(xù)的習作教學實踐指明了方向。
此次研討活動,不僅為泉山區(qū)六年級語文教師搭建了一個深度交流與學習的平臺,更在探索高年段習作教學的征程中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教無涯,研不止。泉山小語人將以此次研討為契機,用行動踐行習作教學新理念,用智慧推廣習作教學新方法,讓學生在寫作中感受文字之美、享受表達之樂。